
MQTT是由IBM的Andy Stanford-Clark博士和Arcom(已更名為Eurotech)的Arlen Nipper博士於1999年發明的通訊協定。他們當時是為了在狹窄的網路頻寬和微小電力損耗的需求前提之下,提供石油管線感測器和人造衛星之間一個輕量、可靠的二進制通訊協定。2011年11月,IBM和Eurotech將MQTT協定捐贈給負責管理開放原始碼專案的Eclipse基金會,並且加入Eclipse M2M Industry工作組織。2014年十月,MQTT正式變成一個開放的OASIS國際標準(Organization Advancement Structured Information Standards,資訊標準架構促進會,一個制定電子商務、網路服務和電子出版的非營利機構)。
MQTT最初代表的意思是Message
Queueing Telemetry Transport(訊息佇列遙測傳輸),現在已經不用這種說法,MQTT就是MQTT,不是其他單字的縮寫。由於MQTT協定的訊息內容很精簡,非常適合用於處理器資源及網路頻寬有限的物聯網裝置,再加上已經有許多MQTT程式庫被陸續開發出來,用於Arduino控制板(C/C++)、JavaScript(Node.js,...